新闻动态

集团将不懈努力,创先争优,一路高歌,展翅腾飞,勇(永)创辉煌!

新闻中心

润通集团
联系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中心一区二栋303室
咨询热线:
0371 8607 0082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端午节来了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6/21  点击次数:328

     又是农历五月五,绿树红花千万叶。端午节迎着夏日清风,向我们走来。

       端午节来了,光鲜明媚,欢快靓丽。

       端午节来了,捧着粽子,划着龙舟,插着艾叶,戴着香囊。

     端午节来了,在农村,在城镇,在一条条街巷,在一个个庭院,五彩缤纷,风情万种。

     端午节真的来了,在山坡,在平畴,在每一条河流小溪,在每一片树叶花草,风姿绰约,妖娆无限。




 端午节像一条承载着民族文化、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木舟,像一艘承载着人们希冀和愿望的帆船,沿着历史的长河,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一路划过来,一路乘风破浪,绽放在每个人的笑脸上,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坎里。


01


端午节的名称

      

   农历五月初五,宛东五县(方、赊、唐、桐、泌)口语说成“五月当五”,可理解为“正当五月五日”。准确说法为“端午节”。其名称叫法因情因地有所不同,如有端午节、端阳节、重午节、重五节、解粽节、浴兰节、天中节、五月节、夏节、菖蒲节、女儿节、诗人节、屈原日、龙日等等。

       “端午节”的端,有开头、发端、开始和初的意思。“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古人把每月三个五日的第一个五日称为“端五”。“五”与“午”同音,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夏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与“五”同义,月日数相同,称为“重五节”或“重午节”。以天干地支纪年,午时为“阳辰”, 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日子,也叫“端阳”。五月仲夏时节,因称夏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端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称之为“天中节”。端午时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兰草汤沐浴可洁净皮肤,故称“浴兰节”。




   古人端午吃粽子时,有个小游戏,人们会比一比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故又称“解粽节”。端午“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宛署杂记》)。

     是日又是古代图腾祭祀节日,故有“龙节”等称谓。因纪念屈原而称屈原节、诗人节。古人以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驱邪避毒、祛病防疫,也称“菖蒲节”。 


02


 端午节的起源

 

        民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影响较大的有5种。

     1.浴兰节说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大戴礼》),如果此说成立端午节在先秦时代已出现了。“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因屈原《九歌》有浴兰沐芳,故而成俗。此俗流传至唐宋时,又称五月为浴兰之月。

       2.“恶日”说  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时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从先秦以后此日均被以为恶日或不吉之日,古人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3.追念历史人物说  一是纪念屈原。史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因忠贞直谏被楚顷襄王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抒发情怀。后看到秦国攻楚,楚国失地千里,百姓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以身殉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前来打捞,一直不见屈原尸体,就将为屈原准备的米饭等食品投入江中,以喂饱鱼虾,不让伤害屈大夫,也有的说是送给屈原吃的。还有人拿来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即粽子的最初形状。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形成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当然都蕴含了对屈大夫的敬仰纪念之情。

      二是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父兄均被楚王所杀,伍子胥奔向吴国,助吴王阖庐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报了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越争战时,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赐伍子胥宝剑让其自刎。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死前对手下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东门,我要看看越国军队怎样入城灭吴的。”夫差闻言大怒,下令将伍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时在五月五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三是纪念孝女曹娥。据《会稽典录》载,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沿江昼夜号哭。数日后的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4. 祭祀图腾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竞渡在吴越地方有久远的历史;端午节竞渡用的是龙舟,与龙相关;古代吴越百姓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五月初五日用“五彩丝系臂”,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5.夏至说  1963年,黄石先生在他的《端午礼俗史》一书中首倡夏至说,黄石认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2006年12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说,提出端午节即夏至。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萌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装饰门户惩恶气。


03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端午节主要活动之一。过去,龙舟竞赛前,先要请龙、祭神。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祈祷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也即“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如今这些被认为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



龙舟是一种特制的船,舟身修长,舟舷低浅,首尾翘起,首安龙头,尾置龙尾。舟首放一面大鼓,击鼓以壮声威、鼓士气;舟上坐五七人或十数人,罗衣盈香,持短桨划动;舟尾有一大划桨以掌控方向。正式竞赛开始时,红旗导引,轻舟归位。突然,一声号令,鼓声骤起,红旗挥处,龙舟跃出,像离弦的箭一般争先恐后向前飞去。在急促的战鼓催动下,舟上人木桨频频挥动,和谐默契,浪花簇簇,俨然水中飞龙。接近终点时,鼓声更加急促,舟桨随着鼓点愈加快速,岸上的观众欢声雷动,气氛十分热烈。但见一个个龙舟冲过标志终点彩竿,人们才放下悬着的心。然后欢笑着、点评着,一直沉浸在龙舟赛的激烈角逐中。

     龙舟赛其实是一项有广大民众基础的体育娱乐活动。但旧时,许多地方的龙舟赛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如今,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龙舟赛规模益显宏大,隆重热闹,成为端午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以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洗浴

      端午节沐浴兰汤,是古俗。所说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五杂俎记》),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如今,江南人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或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泌阳民间,清早起床,人们到户外用坑塘河水或草上露水擦洗手脸及身体。神话传说月宫嫦蛾夜间将杵的药洒入井塘河中,擦洗饮用可治百病。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有的美味食品。有了粽子,才有端午节浓郁的香味。节日微信就有“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蒿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也端阳,那儿也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吃粽子,在《玉烛宝典》中有所记载。《风土记》中说“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如今粽子的用料、做法、形状较古代丰富多了。由于南方和北方、汉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口味不同,包粽子选料不同,味道自然也不一样。北方粽子有糯米、黄米加小枣、豆沙做成,多为甜味;江南的粽子既有甜味,又有猪肉牛肉火腿等咸味。

古人把粽子列入中药之中,《本草纲目》说,粽子“气味甘、温、无毒。五月五日取粽尖和截虐药,良”,即用粽尖治疗疟疾。包粽子的糯米确是一味中药,有“补中、益气、止泻”之功。粽子本身的营养价值也很好,粽子蘸白糖,再伴上糖糕、油饼、油条、鸡蛋、鸭蛋、大蒜等,实为营养丰富的时令佳品。



 戴香包


       香包的名称,各地叫法不一。有的叫香囊,有的叫香袋,有的叫荷包。泌阳叫香布袋儿。或用五色丝线缠制而成,或用碎布缝制,或用彩色布料修饰图案。香囊外形有鸡心、菱角等各式各样,历经千百年演进,越来越精致,越来越美观,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品。

     有的香包做成各种各样寓含吉祥意义的形状,比如莲花、梅花、牡丹花、鸳鸯、公鸡、老虎、小兔等种,既为饰品又昭示喜庆。有的香包上面绣出蝎子、蜈蚣、蟾蜍、长虫(蛇)、壁虎(壁虎无毒,是古人的误解)等五毒图形,据说幼儿戴了可以避免和预防五毒之害。香包里面的香料,其实是用中草药苍术、白芷、山柰、菖蒲、川芎、芩草、甘松等配制的,佩戴在胸前,中草药的香味不时散发阵阵药香,香气袭人,对流感、白喉、水痘等幼儿常见传染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还有驱虫防毒之功效。小小香包不仅是端午习俗,而且蕴含了前人智慧,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科学元素。





   插艾草

     农历五月,进入初夏天气,虫蠹并生,瘟疫暗起,邪魔逞凶,人们深感不安,便想出种种办法来禳解,采艾草插于门口,是民间的一种方法。艾草是一种药用植物,端午之际,生长在沟坎地头的艾棵已欣欣然香气四溢,正是采集的时候,人们根据初夏时节昆虫活动特点,采来悬于门户上,利用其挥发的药味洁净空气,既驱蚊虫,又辟邪,岂不美哉。有人还用艾叶、白芷、佩兰等芳香型中草药点燃熏烟,灭除室内毒虫。

      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门首插艾蒿,老老少少佩戴香包,人们喜气洋洋,该是一种多么动人的风情啊。



抹雄黄酒


       五月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恶月、毒月。五月端午更是恶毒之日,蝎虫开始活跃,所以,祛毒消灾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惟有儿时不能忘,持艾簪蒲额头王”。额头王,是指端午时用雄黄酒在儿童额头画个王字,并用酒涂抹儿童鼻、肚脐、耳、腿弯处,以避毒虫侵害。宛东各县有为避开这又毒又邪的日子,让幼儿到外婆家躲起来,称为“躲五”的。




早饭前,人们还喝少许雄黄酒,雄黄酒是白酒、蒲根掺雄黄拌和而成,在床下、墙角等易生虫害的阴暗处洒一些可消毒,还可医治儿童皮肤感染。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分解为三氧化二砷,亦即剧毒砒霜,砷化物致癌,所以雄黄酒可做消毒剂,切忌饮用。






 绑五色线

     五色线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颈项,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汉代五色线的形制主要有几种: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膊;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戴于颈项;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鸟兽等物,敬献尊长。唐代有五丝续命的说法,称五色线为健绳。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佩五色金缕延寿带,兴于朝廷。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五彩丝不是五彩缤纷的花色丝线,而是确定了的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合并成的缕索。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给十二岁以下儿童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或扔在水道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水道里,意味着让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平安健康。也有说五色线形同五花蛇,可以消除毒虫,防止蛇蝎近身。

            采  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齐民要术》有五月捉赖蛤蟆(蟾蜍)制药用的记载。端午日捉赖蛤蟆悬挂晾干,研末涂于患处,可治疗疔疽、脓疮。癞蛤蟆躲过此日,捕捉者便少了,俗谓“蛤蟆癞蜍躲端午”。是日,采车前子晾干做茶叶,清凉败火祛毒。端午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故而成俗。

此外,端午节习俗还有很多,如一些地方门户悬菖蒲、斗百草、贴对联、挂钟馗像等。


04

      

 端午节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节日里,端午节文化斑斓多彩,既有岁时节日的特色,又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把纪念屈原、伍子胥和赓续民族自强自立精神等文化融入岁时生活,寄托人们期盼祖国强盛、民族振兴和生活美好的愿景,这或是端午节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鲜活的原因。

      中国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如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居民节日吃的粽子花样繁多。虽然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都不知道它的含义,但一直传承着这种习俗。2008年开始,端午节成为我国法定节日之一,规定放假一天,端午节在全国人民心中有了准确定位。

       2009年湖北省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西塞神舟会”赛龙舟、湖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祭伍子胥的“苏州端午习俗”,三省四地端午节的申遗,更把端午节推向世界,让举世共享端午文化凝聚的民族精神和浓郁的粽香。

      宛东各县曾属楚国,其端午节自然受纪念楚国大夫、诗人屈原的影响较大。又处在中原文化与楚文化接递处,颇受中原文化的浸润,端午节举行龙舟赛事有限,却一直保留门首插艾、吃粽子、清早洗浴、抹雄黄酒等习俗。

      长期的文化传承过程中,人们择善而从,许多带有迷信色彩的、不合时宜的旧俗渐渐消失,一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民风民俗应运而生。诸如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的说法已被科学阐释所代替,五月出生的人已不再受歧视,“躲五”的风俗已经消失。进行龙舟赛、强化身体锻炼已成全民共识,利用神仙降洒露水洗浴的观念也已改变。

      可以想见,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端午节,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必将焕发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友情链接

商都网 腾讯大豫网 郑州论坛 郑州百姓网 河南润通集团微信公众号 百度 郑州论坛 郑州百姓网 郑州代理记账公司 郑州做网站

公司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中心一区二号楼303室
430000

公司电话

0371-8607 0082

官方微信

扫一扫 欢迎关注我们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设计领域|案例展示|新闻动态|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5 © 河南润通集团 河南润通集团官方网站 ALLRIGHT RESERVED

豫ICP备案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
0371-8607 0082

返回顶部